For the Ocean We Want——兩校攜手舉辦研討會 共議 “海上人居工程”
For the Ocean We Want——兩校攜手舉辦研討會 共議“海上人居工程”由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聯合舉辦的《未來海上人居工程發展技術研討會》於5月16日在清水灣校園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倪明選校長、香港科技大學汪揚副校長、澳門科技大學李行偉校長共同擔任顧問,組織邀請了來自大陸及香港地區的院士、知名專家學者、工業界領袖、及相關政府部門人士共同探討“海洋空間利用和未來海上人居工程的可持續建設與發展策略”,吸引了兩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相關人士參會。在開幕式上,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先致辭並指出,本次研討會是雙校首次聯合舉辦的大型活動,為兩地業界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希望今後能夠持續辦下去,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隨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教授介紹了廣州校區的發展現況,強調了廣州校區與清水灣校區融合互補的發展戰略。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加強多方溝通,促進校-企聯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先生也致辭,介紹了香港海上人居工程發展規劃。卜先生認為,香港工程界需要把握好時代發展機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與兩地的學界、業界和政府勠力同心,吸引和匯聚更多有識之士,建設我們共同的未來。大會共同主席、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系主任張利民教授對參會者表示熱烈 |
|||
|
|||
本次研討會圍繞海洋人居基礎科學、關鍵工程技術及未來發展政策與模式等議題,邀請了13位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發表主題報告,並組織6位特邀嘉賓進行了圓桌會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丁烈雲院士發表了題為《智能建造關鍵技術與應用》的演講,探討了智能建造技術在交椅洲填海項目的可行性和廣闊前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做了《海洋工程前沿進展與創新實踐》的報告,介紹了我國海洋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麵臨的挑戰,以及陸海統籌、綠色化、數字化、深遠海的發展趨勢。隨後,李院士著眼海洋工程科技前沿問題,重點介紹了海洋認知、海洋產業與裝備、海洋空間利用、海岸帶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創新實踐。 針對當前香港海洋工程的熱點,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胡國源先生進行了《交椅洲人工島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從“填海工程”、“海濱規劃”、“智慧、環保、具抗預力的城市設計”三個層面出發,詳細介紹了交椅洲項目的背景、統籌、挑戰與未來規劃。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戴民漢院士發表了《大灣區海洋生態與海洋香港》的演講。戴院士介紹了中國海岸帶及大灣區海洋健康現狀,提出了人工島建設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對大灣區未來海洋工程建設及其與環境的相互影響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與規劃方案。大連理工大學張寧川教授進行了題為《海上綜合人居工程技術體系》的報告,探討了未來海上人居工程的功能目標、技術體系特徵及功能賦值等問題。 |
|||
|
|||
在下午的主旨報告中,香港科技大學甘劍平教授聚焦填海工程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發表了《中水道填海工程與可持續的海洋動力及生態環境》的演講,對中水道填海前後的海水富營養化和缺氧問題進行了量化評價,為海洋生態保護提供理論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張利民教授匯報了《人工島建設的地質環境和低碳DCM技術》,從多元地理信息融合分析和低碳DCM材料兩個角度介紹了相關科研成果。針對明日大嶼項目,張教授團隊希望在疏浚淤泥再利用、低碳DCM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並實現工程應用。這將成為香港填海工程在減碳環保方面最有意義的嘗試,也將為未來的可持續填海方案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盛松偉研究員、中山大學何兆成教授、香港理工大學余濤教授分別做了《海洋多能源產業融合低碳發展技術研究》、《數字孿生-交通大腦-城市大腦》以及《基於海水海砂混凝土與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新型可持續海洋結構》的報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戴繼鋒先生探討了交通體系、生態修復、智慧城市、歷史人文、教育民生等因素在綠色新區規劃中的重要意義。中國交通集團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周維先生進行了題為《大型海上城市人工島建設關鍵技術》的報告,從施工的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了當前填築式人工島在疏浚、吹填、護岸邊坡、環保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和施工難題,提出了“大型模塊化浮式人工島”的新型填海方案。最後,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系主任鄭展鵬教授發表了《智慧城市與BIM》的演講,詳細介紹了香港科技大學在智慧城市方面的豐富研究成果,並探討了BIM與智慧城市技術在未來海洋工程領域的廣闊前景。 |
|||
|
|||
隨後的圓桌會議由張利民教授主持,與六位特邀嘉賓就明日大嶼項目定位與建設、基礎科學、關鍵工程技術、發展政策與模式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參加圓桌會議的嘉賓有: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勇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滕錦光校長、香港建造業議會助理總監週嚴先生,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先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王天義教授,和中國交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總部副總經理梁桁先生。 陳勇院士認為海洋空間的立體化發展,必須能夠保證充足的廢棄物消納能力,即無廢社會建設。針對明日大嶼填海工程,陳院士期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海上綠色人居環境的三個目標,即:清潔能源、水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自我循環。滕錦光院士強調了耐腐蝕性複合材料在填海工程中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在交椅洲填海項目中部分採用漂浮式、高架式結構的建議。同時,滕院士對於政府在高校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以及香港產-學-研結合的途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期許。週嚴總監從建造行業的視角出發,探討了在明日大嶼和北大都會建設熱潮中香港建造業應當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任務,呼籲更多人才加入香港建造業。卜國明會長對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項目的定位和技術進行了評價。交椅洲人工島將成為香港未來智能、宜居的新CBD,符合香港“南金融、北科創”的發展規劃。同時,香港填海、跨海的工程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卜會長有信心,香港能夠基於前期的經驗和後續的科學研究,攻克交椅洲填海項目的各項技術難題。王天義教授從減污降碳方面對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提出了“雙零”的期望,即:零廢、零碳,最終目標是實現能源零輸入、固廢零輸出。從行政管理層面出發,王教授認為香港節能減排要從發電、交通、固廢處理三個點發力。並且建議利用PPP模式減少香港政府投資和管理的壓力,解決明日大嶼項目資金、技術、管理的問題。梁桁先生以施工業的視角探討了交椅洲填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宜居、宜業、宜遊”的建設目標。 |
|||
|
|||
會議閉幕式由大會共同主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科技領創中心首席工程師、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教授致辭。蘇教授認為,本次研討會強化了香港高校、企業和工程諮詢團隊對香港社會發展和大型工程項目的緊密聯繫,有助於進一步加快政府、大學及一流企業的戰略合作,鍛煉培養卓越工程技術人才,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及為重大工程的服務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繼續圍繞明日大嶼項目發展規劃和設計建造技術與管理需求,結合港珠澳大橋等綜合海洋工程的成就和經驗,進一步探索香港與內地產學研用緊密合作,協同攻關、集中優勢力量辦大事的機制,為香港的基本建設管理提供借鑒,注入活力! |
|||
受邀出席本次研討會的重要嘉賓還有: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木工程處處長黃志斌,總工程師Cheng Nga See, Ellen女士,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呂建成所長,黃宏宇副所長,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劉勇教授,工學院院長梁丙臣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後勤部校園建設處處長劉亞平博士,AECOM(基礎設施諮詢公司)副總裁楊文武先生,義合工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梁雄光先生,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國際部理事李超先生,中交四航局研發中心主任蘇林王先生,副主任陳平山先生、中交一航局高級技術顧問蔣健先生,深中通道項目部總經理岳遠征先生、天津港研院專業總師寇曉強先生等。香港發展局建築署、水務署、優才及專才協會、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機構代表也註冊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系主任王剛教授主持 |
|||
(盧雯珺、陳曦、辛蕊供稿) |